打造一座有質感、有顏值、有溫度的精致城市,是時代的要求,更是民心所向。環翠區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要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升級,堅持把精致理念貫穿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,精心實施好總投資7.7億元的58項城建重點工程,推進好13項綠化、4項照明及城市人行道板改造工程,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。繼續挖掘拓展停車空間,強力推進舊村改造、老舊小區改造工程,加快打通斷頭路,抓好城市公廁、游園建設,推動城市顏值更加靚麗。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,借勢城市“西展”,繼續深入推進羊亭開發;借勢城市“東拓”,扎實推動橋頭區域與中心城區深度融合,打造產城一體的精致城市重要板塊。
精致城市,重在內涵。2021年,環翠區將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內涵,狠抓特色街區打造,注重文化植入,優化業態布局,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加速轉變。狠抓精致社區建設,依托“吹哨報到”“居站分離”等機制,不斷改進提升社區治理水平。狠抓紅色物業引領,建立健全小區黨支部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三方治理機制,著力破解業委會管理缺位、物業矛盾突出等難題。環翠區住建局副局長田大虎表示:“將緊緊圍繞提升中心城區精致首位度的要求,統籌實施好總投資7.7億元的58項攻堅重點工程,強力推進5個舊村改造、12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,高標準推進屬相街、新威附路等特色街區的建設引擎,大幅度提升中心城區開放活躍度和品質影響力,同時堅持‘信用五進’融合推進,拓寬應用場景,實現精致城市建設共治、共建、共享新格局。”
要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,將“互聯網+”思維融入城市管理,綜合運用5G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,組建區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,打造“街長制 2.0”“小微執法”等模式,全面深入排查整改不精致、不文明、群眾不滿意的問題。將智慧理念融入小區管理,積極打造智慧住宅小區,依托數字物業管理系統建設,著力實施智慧停車、智慧充電、智慧門禁、智慧安防。將智慧生活融入群眾日常,推動“智惠易站”走進社區、景區、公園等公共區域,不斷提升群眾生活便利化水平。
作為中心城區的中心街道,“環翠樓街道將在做靚城市特色上求突破,依托衛城片區榮獲山東省城市品質提升試點片區契機,全力加快屬相街、棲霞街、老海運學校等特色街區、園區的建設,煥發老街區的新活力;在提升民生溫度上求突破,不斷加強文化陣地和社區服務設施建設,繼續推動社區食堂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微型城市書房和口袋公園等為民實事建設,全力推進前進、西門外、石河等老小區周邊環境的改造和治理,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,生活秩序更加規范,居民滿意感、幸福感顯著提升;在創新治理模式上求突破,建立聚智合能的“六治一網”網格隊伍,健全完善網格事項閉環處置機制,同時融合推進信用‘五進’工程,用誠信引領帶動居民全面參與到精致城市建設中,在轄區營造知信、守信、用信的良好氛圍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模式。”環翠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、辦事處主任黃晨說。
生態是環翠最靚的底色,我區將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,嚴格落實“河長制”“湖長制”“林長制”“灣長制”,不斷提升美麗宜居環翠的層次和量級。持續抓好里口山區域植被恢復提升,全力創建省級美麗示范河湖,守護好環翠的碧海藍天、綠水青山;大力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,持續深化“美麗城市”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力爭城鄉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,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、人民生活幸福的鮮明底色。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抓手,全面開展有機廢氣整治和揚塵污染防治,淘汰35蒸噸/小時以下燃煤鍋爐;加強水污染防治,嚴格落實灣長制,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整治,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,確保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穩定達標;加強土壤保護,嚴控工業污染和面源污染;繼續推進‘無廢城市’建設,再打造一批無廢社區、無廢商貿等無廢細胞,將無廢理念貫穿于全社會;加強企業幫扶,送法送技術到企業,幫助解決環保問題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,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改善生態環境質量,讓人們呼吸上新鮮空氣、喝上干凈水、吃上放心糧、住上安全屋。”威海市生態環境局環翠分局局長韓政表示。